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 > 正文
 

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政府官员演讲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11:39 新浪财经

  由北京科博会组委会和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中经国研经济咨询中心独家承办的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于2006年5月23-24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本次高峰会的主题为:和谐增长—中国经济未来五年。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政府官员演讲实录:

  主持人:谢谢金学洙先生的致词,他谈了对亚洲面临的贫穷环境问题的看法,特别
谈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乐观展望,和亚太特别金融合作方面的问题,女士们先生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十一五”纲要,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在未来五年能够保持经济的平稳协调快速的增长,不仅悠关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今天很高兴邀请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五年发展前景发表演讲,我们首先有请中国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发表主题演讲大家欢迎!

  周小川: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非常荣幸受到这次会议的邀请做一个发言,算不上主题讲演,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这次会议的主题非常广泛,而中央银行通常讲的问题比较具体,技术性比较强,我想讲一讲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利益相关者问题。为什么觉得这个题目与本次会议有关系呢?这次会议是科技产业的会议,刚才金学洙先生也提到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以及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应该说,这个产业中的公司治理与一些很传统产业中的公司治理有很大的不同点。另外,这次会议的主题也涉及到关于和谐增长的问题,在新的经济情况下,公司的发展可能和过去的投资者、雇员之间的关系有一些不同之处。

  股份制改革是中国企业改革的主流方向,这也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中多次强调和明确了。目前,金融企业在股份制改革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金融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取得了重大进展,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等等都在推进这一工作。在这些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中,有一部分企业已经提出希望能够采用职工持股计划。我想提出职工持股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参考了国际上一些成功的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所采用的职工持股计划的做法和好处。

  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企业主要是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职工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调动问题。第二是充分利用职工在参与管理方面的能力和好处。第三个方面就是充分发挥职工对于整个公司管理层在合规性方面、在防止出现舞弊和恶性事件方面所能够起到的监督和报警的作用。实际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对公司治理发展的方向和对我们自己过去历史一些失误的深刻认识,我们在这方面的改革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尽管有些公司提出了职工持股计划要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实现,但这一工作仍在推进之中。

  公司治理改革是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在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国家领导人最强调的内容就是搞好公司治理。关于公司治理的一些内容已经写入了《公司法》,规定是非常明确的,概念也是清楚的,但是公司治理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理念性的、原则性的和指引性的,而不是由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利益相关者问题,从定义的角度看,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在内,投资者的利益在《公司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讲到利益相关者,更多讲到的是职工,同时也包括有稳定关系的上下游企业,如供应商,以及债权人,还有一些涉及环境企业,还涉及到社区。

  在国际上,有大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都采用职工持股计划,有一些不一定是高科技企业,比如美国联合航空也是采用了职工持股计划。公司治理概念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新的事物,我们曾经最早在1993年试图把公司治理的概念写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里面,但是当时由于这个概念没有被广泛接受,直到1999年才写入中央全会的文件。因此,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改善公司治理的早期更多强调的是尊重股东的利益,保护股东的利益,建立良好的制衡关系和制衡结构。最初,我们把“公司治理”翻译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强调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公司治理在各个国家具有自己的特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是仍可以归纳出公司治理最基本的内容。尽管各国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做法不一样,因为涉及文化传统、法律制度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但是都有一些共同的核心内容,这体现在两个重要文件之中,大家应给予注意和研究,一个是1999年经合组织(OECD)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宣言,另一个是2004年经合组织对公司治理结构指引的修改意见。在1999年经合组织公司治理指引的文件中,对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是作为五项原则之一来介绍的,也就是明确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应该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在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所进行的积极合作。在这方面,文件列出了四项内容:第一项是公司治理框架中保证利益相关者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受到尊重。第二项是利益相关者受到法律保护,在其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应该有机会得到有效的补偿。第三项是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该建立使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益的机制。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字上描述的是公司治理框架使利益相关者发挥不同的作用,但他们在多大程度参与公司的管理,应该根据国家法律和惯例,不同公司要有不同参与的机制,例如董事会的雇员代表制,雇员股票所有制计划,也就是职工持股计划,和其他分配机制,或者某些重要决策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第四项是确保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过程时能够得到有关的信息。

  经过几年公司治理的实践,在2004年经合组织对公司治理指引又做了一次修订。在这个修订版中,更加强调利益相关者和投资者的保护,强调员工和债权人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该明确提出发展和提高员工参与的程度和机制,利益相关者包括单个员工和代表机构,应该就董事和公司的违法和不道德行为自由地表达他们的看法,员工表达的看法和员工表达看法的权利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要建立信息安全送达董事会的渠道。二是提高参与机制,使员工掌握的特殊技能快捷地为公司所用,从而提高公司的直接和间接收益。公司参与机制的例子包括董事会中增加职工的代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包括养老金投入在内的利润分享机制等等。养老金投入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基金,基金托管人应该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等。三是强调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强调债权人对公司运作发挥外部监管者的作用,并提出建立有效的清偿框架,以及有效的债权人执行机制。这是对有效公司治理的重要补充,是对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对员工和债权人的关注在新的指引版本中又被提升到更重要的高度。

  中国也要参照国际经验,同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社会主义经济角度来讲,员工的地位和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应该能够做得更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已经有了制度性的或原则性的框架,而是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闯出新的经验。

  为什么许多传统的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现在在这方面的进展反而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上产生的一些失误。我们说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解读历史,解读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有时候也是困难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有可能解读不对。中国在员工持股问题上,在九十年代初曾经出现很大混乱,所以这件事一旦提起来很多人有一种恐惧,或者是立即出现否定的反应。当时所出现的就是所谓职工股、原始股,那时候的做法在制度上来讲有很大问题,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而且企业当时主要是处于内部人控制的状况,职工股的操控或安排基本上由内部人所掌控的,同时又没有经过律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以及必要的法定程序,从而出现了大量舞弊贿赂等现象。

  另外,九十年代上半期的时候,任何一支股票只要一上市,就在行政定价和市场定价有一个跳升,而且跳升幅度非常大。这是因为行政定价是有问题的,定价过低,一旦上市就有一个调升,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利益空间,变成了利益输送的机制。我们说现在这些条件已经改变了,公司法越来越明确了,也不会再出现完全由内部人控制情况下,不经过任何程序,甚至没有任何职工名单就搞职工股的可能性。同时,市场也开始成熟了,也不是每支股票上市以后,都有所谓原始股价值跳升这样一种巨大的机会。甚至说市场对定价越来越理性,一些初始定价过高的股票,在上市过程中甚至可以没有什么上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跟过去所担忧的很多问题相比,现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借鉴世界上很多的事例,我们要认真地、冷静地、超脱常规地来解读自己的历史,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从世界来看,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就是美国人对于1929年经济大萧条、经济大危机的解读。这个解读和最开始的初始反应、和30、40年代的反应很不一样,并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产生了好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因为他们通过真正客观的挖掘以后,找到了那时候的问题所在。当然,并不是说这个问题已经完全客观地解决了,还可以继续讨论和进一步研究。我想借这个机会强调的是,中国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是股份制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公司治理原则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就是利益相关者的安排问题,他们的权利、他们的作用和他们的保护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并结合中国自己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推进,这样有利于和谐增长,特别会有利于科技型企业、人才密集型企业和以知识为基础的公司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创造更大的财富。

  我就汇报这些想法,说得不对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行长,他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以及进一步推出公司治理问题。下面有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

  欧新黔: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发展重要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指明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下面我就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服务业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回顾总结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变动呈现的一般规律是农业在经济规律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工业份额在工业化阶段迅速上升,服务业产出比重相对平缓,但持续上升,最终稳定在较高水平,同时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并形成服务业占据主要份额的局面。在现代社会服务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新动力。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经济中出现服务业加速发展,而制造业相应下滑的趋势,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日益兴起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新的动力角色。在发展中国家服务业规模的水平在快速上升,与此同时全球服务业重组和调整的步伐加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服务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领域,服务业迎来一个全新快速发展时期,其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是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27年当中,我国服务业年均增速超过10%,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2005年增加值达到了73000多亿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23.7%提高到2005年的40.3%。二是服务业结构得到改善,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中介服务加强,发展较快,在消费服务业当中,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社区服务、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新型业态,新型产品不断涌现。商贸流通、旅游观光、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改造提升的步伐也在加快。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一些人口密集,收入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功能逐步增强。三是吸纳就业的效果显著,1978年到200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由不到5千万人增加到了2.3亿人,净增长1.8亿人,几乎是同期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人数的两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2.2%上升为31.3%。四是特制改革取得进展,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程度逐步提高,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服务价格大部分已经放开。电信、民航、金融、文化、等行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尤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服务业开放步伐加快,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是滞后的。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重工业轻服务业的思想仍然存在,部分行业改革滞后,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仍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瓶颈,产业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部分服务行业市场不够规范,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化,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重视服务业的发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上述的问题,促进服务业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

  三、“十一五”时期,我国服务业面临非常有利发展环境。“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服务业至关重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需要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需要丰富和充实消费型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提高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十一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面,加强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措施,整合服务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规范服务市场,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三个百分点,就业人员的比重要提高四个百分点,服务业结构明显改善改善,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较快发展,面向生活的服务业,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等。

  五、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应着力做好几项工作。一是整合服务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的发展,服务业的基础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比如电信、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教育、卫生、饭店、写字楼等投资力度加大。会展业的发展带动了展馆的建设,这些都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有些服务业资源利用率不高,同时也存在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加快服务业发展要立足于整合现有资源,转变思想转念,拓宽发展思路,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工作方面,要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的封锁。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组合优势,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要抓住我国工业化加快推进的机遇,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要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健全综合运输体系,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建设一批大型物流枢纽,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的社会化,要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改善电信基础业务,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要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服务发展。要规范和发展法律咨询,规划评估项目策划、资产管理、会计审计、广告会展等中介服务。

  三是规范提升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围绕方便群众生活,扩大短缺服务产品的供给,应用先进服务技术,改造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业,鼓励发展技术先进业态多样,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的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改善市场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大中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的位置,加强市政公用事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积极发展城市供排水,集中供热和中水应用的服务体系。要城镇要强化功能特色,促进服务业专业化聚集发展。

  四是充实改善面向农村的服务业,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一方面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发展面向农业生产的服务业,健全农业推广技术,农产品安全认证,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等农业技术的支撑体系。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推进农村经济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要以改造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发展面向农民生活的服务业,进一步推进农村交通,通信、广播电视、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等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民、农民工的培训,积极推进城镇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

  五是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分工,要坚持改革开放,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国际服务外包转移是当今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充组的重要方式,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的优势,积极承接呼叫中心、数据处理、技术研发、财会核算、售后服务等国际服务业转移。要继续开放服务业市场,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地区总部,积极引进国际服务业新的理念、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经验,促进国内服务业现代化,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规模、层次和水平,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重点支持跨国营销渠道,在发达国家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参与境外工程承包,加强与国外服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六是加快推进服务业自主创新和人才开发,要密切跟踪世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潮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推进信息等高新技术和依法经营、科学管理在服务业各领域当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深化专业分工再造服务流程,创新经营模式,发展新型业态,要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发展独有的服务产品,发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务产品,要大力加强服务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推进服务业人才交流与国际合作。

  七是着力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深化垄断行业的改革,放宽准入条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发展服务业。要引导服务业企业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鼓励通过兼并、联合形成大型服务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完善信用消费和职工休假、作息制度,引导和扩大服务消费,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公共服务。

  八是健全市场体系,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抓紧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建立服务行业的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劳动力跨地区就业,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清理和规范服务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范围不断扩大,作用也日益增强,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国家之间服务业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和前景越来越广阔,希望这一次会议能够促进我国与国外服务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参加会议的中外朋友们,生活、工作愉快,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欧新黔主任,她专门谈了“十一五”时期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总量、增长、结构调整以及面临的一些挑战。下面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刘世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来参加这次中国经济高峰会,增长模式的转型是“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和谐增长是一个基础,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两点看法。

  第一点我们要正确认识,或者正确理解和评价我们已有的增长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国内外的评价总体上相当高,刚才一些会议代表已经对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做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但是说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看法大不相同,经常听到的评论是粗放低效如此等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成绩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评价如此不一,我想这是非常令人相当困惑和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粗放低效的确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但绝非它的全貌,我们需要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有一个全面、客观、无偏见的认识,对此讲以下几点。

  第一点,中国具有国际范围内少有要素组合优势,首先广大的市场和劳动力丰富,除此之外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节俭、勤俭、守纪律的优良传统,特别稳定的社会环境都是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国际上具备上诉两种要素的经济体很多,但是同时具备这些要素的经济体很少。从一定意义来讲,中国的要素组合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点,我们仅仅有比较好的要素条件没有制度条件,很好的要素优势也很难转化为竞争优势,中国改革开放起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上述要素组合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解决了两个基本的问题,第一就是促进要素的流动,更大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流动。第二是改变了要素组合和使用的方式,效率大大提高了。结果要素组合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这是经济学讲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中国现阶段竞争优势突出表现劳动力的竞争成本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低成本竞争的模式,我们讲这一点,中国具有低成本优势是市场竞争充分的领域,非国有企业和改制成功的国有企业为主的领域,看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就相当清楚。在行政性垄断严重的领域,国有企业集中,未得到实质性改造的领域,低成本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是一种劣势。我们国内一个大型的石化企业,和国际上一个大的石化企业比较,我们每个人的工资水平要低得多,但是我们用得人比人家多得多,最后总的劳动力成本,单位产品劳动力产品比重比国际上大公司还要高,所以讲低成本优势是市场占优势的领域中间。

  第三、随着中国人均收入和要素成本的上升,低成本竞争的优势受到削弱,最近讲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土地要素成本的提高,随着科学发展观实施,对低估要素价格的校正,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都形成了挑战。中国低成本优势不可能在一个早上消失,但是这个优势逐步削弱是大势所趋,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迎接这一挑战的现在就是培育以技术进步为主新的优势。最近自主创新是一个热门话题,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其实很多年前就讲这个问题,但是紧迫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因为关系到今后十年、二十年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和保持竞争力,把以上几条概括起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做这样一个概括和描述。独特的要素组合加上改革开放是中国增长模式呈现低成本竞争优势,但这个优势只是中国经济一个部分,并不是它的全貌,而且我们正面临着向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转型的紧迫挑战。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型,抓住反映事物实质的真问题。最近两三年关于中国新型道路的选择,和中国转型方面有很多讨论和争论,总体上是有积极意义的,这过程当中也有一些问题容易引起误解,或者用一个说法来讲,是属于一些假问题。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是否需要发展重工业,这个争论比较多,有人认为在中国现阶段重化工业阶段不可逾越,有人认为这阶段大可不必经历。这些讨论者各有各自的理论和理由,但增长模式与发展何种产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套用一个著名的论证范式,重工业可以集约高效的,轻工业和服务也也可以粗放的低效的。这实际上跟行业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在我们生活中间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类型的行业中都可以找到好的和不好的增长模式,所以我们讲增长模式的问题,或者讲增长方式的问题。我们通常讲增长方式主要指效率高低和消耗大小的问题。增长模式有这个意思,除此之外增加新的含义,包括生产要素组合的问题,竞争优势的问题,所以它的面更宽一点,是外延更宽的概念。所以讲这个问题,增长方式和增长模式转型的问题,本质上是平常所讲体制机制和政策的问题,所以和发展什么产业没有什么很大的关系。前一段我们有一些讨论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反而容易引起误解。反过来要加快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有哪些实质性问题需要抓住,我想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应当优先和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纠正和扭曲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在招商引资不少地区不少资源价格偏低,在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说明了体制政策上存在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的因素,工资水平在劳动力市场起作用,这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中国劳动力总体上是供过于求的,很长一段时间,劳动者工资特别农民工的工资被压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政府提出提高工资水平,如果市场很强的起作用实际上很难做到的。在已经定下的工资,克扣不发或者少发,这说明我们政府管理有问题,工资水平实际上由市场决定的,已经定下的工资,不发或少发,有不公平待遇说明政府管理是有问题,不到位,要素价格被人为压低是要素浪费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建设节约型社会就不可能有实质性推进。

  第二要重点加快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方面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和措施已经明确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坚定不移的,坚持不懈地把它推进下去。

  第三要改进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考核指标和机制。这问题最近谈得比较多,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中国是争议很大的问题,确实存在政府管得过多,管理方式不到位的问题。同时我们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也感觉到,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也有加强的趋势,所以两方面的问题可能都有。总的来讲我们面临的现实,政府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的作用很大,所以政府的目标是什么?政府的考核指标的选择和考核的过程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作用非常大。最近一段时间大家讨论比较多是GDP问题,GDP指标中有单纯追求GDP问题,实际上也有相当多关于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过去可能对待GDP也存在一个问题,比较重视其中的经济发展指标,而忽略了或者重视不足的是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除此之外绿色GDP指标,人类发展指数和反映资源环境制约的约束性指标等等,都应当通过认真研究以合理可性方式挪入考核体系。比如某地区认为不适合发展工业,需要重点实行生态保护,为此就需要调低GDP的指标,明确生态保护的指标,同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GDP指标比较低的,或者经济发展速度慢些的地区如何补偿,这些地区发展的权益怎么得到保护的问题都需要配套考虑。最近我们到中国西部地区考察,发现这问题相当突出,比如这地方要生态保护不能开发了,这地方发展权益问题怎么解决,谁来补偿,政府能不能补偿,哪一级政府用什么方式补偿,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就是考核指标的问题,政府增长目标设定的问题都面临很多实际的困难。

  第四继续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这是政府推进增长模式转型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其中包括保护各种合法的产权,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等,这些道理已经清楚了,关键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想起来,而且能够做到位。

  第五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最近这个问题谈得比较多,我想可以强调两点,第一点,政府公共服务的问题是我们过去的一个弱项,现在政府的财力随着经济增长在逐步增加,所以我们现在有可能在这方面多花一些钱,投入的增加既有必要也有可能。第二点,在这个领域中间,大家谈的比较多的教育、卫生的问题,这些问题一个是投入增加,另外一个是政府扮演什么角色,市场扮演什么角色,这中间有一些是公共产品,有一些是准公共产品,有一些私人产品,政府和企业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各起什么作用,如何比较好的组合起来,这需要深入研究。这上面有不少争论和讨论是因为刚才所说的问题没有搞清楚,这样会影响或者误导公共产品提供这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第六,培育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已经很清楚了,这一次会议中心的内容也是强调创新的问题,现在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效推进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现在讲创新谈比较多的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很重要,而且是一个直接面对的问题,但是国际经验和中国已有的经验也表明了,仅仅有技术创新没有体制的创新,组织的创新和政策的创新,技术创新很难推进,甚至寸步难行。现在有人把自主创新的困难理解为缺资金、缺优惠政策,这方面的问题固然存在,而且也需要解决,同时也看到不少的科研项目在大把花钱成果寥寥的例子,最近也出现造假的例子,虽然是个别的但也反映我们这个领域出现的问题,不通过政策和改革调整,形成自主创新的微观主体或微观机制,讲自主创新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很可能演变为争资金和争政策的竞赛。如果真是这样真正的自主创新就不是近了,而是更远了。

  讲这几方面的问题,要推进中国经济模式转型要解决的问题,这几年是目前应当重点优先考虑的问题,这当中任何一个问题解决都不容易,这并不表现在道理上,问题是如何能够确实的实施,特别一些相关利益关系的调整,所以这也恰恰就是增长模式转型知易行难的原因,要想使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使中国经济和谐增长,这些问题一定要下工夫去加以解决。

  以上是我个人作为一个研究者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刘世锦主任,他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增长的模式问题,谈了他的一些看法,下面有请来自欧洲的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部长魏尔曼先生带来主题演讲。

  魏尔曼:尊贵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想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次峰会,参加这种重要的大会让人感到非常兴奋,我们在整个的博览会中会发现中国近二十年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发展,这些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非常高兴能够今天到会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来阐述我的一些看法,因为我知道中国和荷兰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多的经验,希望我们之间能够相互借鉴。

  同中国相比荷兰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实际上荷兰要比中国小230倍,当然和中国还有更多的区别,如果我们更仔细看一些情况,中国最近有一些更重要的相似之处就是中国的农村和中国的农业,如果我解释是正确的话,中国现在面临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就是食物的组成和来源的问题,我们如何去拉动自己的消费,并且使食物能够进出口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需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来提高农民的收入,这同我们的乡村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政府在这方面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怎样确保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性的。不仅是从生产、生态,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都是可持续的。我们在中国“十一五”发展计划中提到很多战略,我对这些战略非常深刻,我们从荷兰方面如何解读这方面,我想这些问题答案就是我们农民的创新进步精神。我讲一下在20世纪后半期面临欧洲农业危机的时候荷兰如何应对的,那时候农产品价格在欧洲大量下降,同很多欧洲国家不一样的是我们并不是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降低自己产品价格,而是我们大力发展自己的农业,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研发以及进行教育提高自己农业质量,我们这十几年都是如此,荷兰进行集体采购化肥和农业的播种,并且在自己的产品方面都采取这样的策略,这样我们政府可以帮助农民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效仍然可见一斑,我们有34000公顷的土地,我们是世界上第三大农业出口国。

  下面我给大家解读一下中国农业发展,中国农业发展给世界带来很多启示,中国经济在城市和农村的经济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增长非常快。也就是城市吸收大量农村人口,并且使城乡收入和人口差距增大,这就产生很多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十一五”计划中已经把这一事项作为重要问题之一。我们的经验是在一些免税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并且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我们保证农民具有创新精神。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我们应当在保证农产品发展方面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在“十一五”计划中,提出了种粮的发展,并且加强畜牧业的发展,我想中国的优势是在劳动力密集品和一些农产品,在粮食生产中,对于畜牧业需要更多发展,我们在荷兰就是这样,我们必须发现像中国城市化步骤下带来什么后果,我们需要保证土地使用权,并且可以给农民更高的权利,使他们把自己相应的产品高价出售给周边的城市。我们发现现在的农业也可以带来其他产业的兴旺,也就是给城市带来一些变化。我们在“十一五”计划中已经给了非常好的战略开局,现在我们必须要把这些规划进行落实,但这就我个人来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我在自己国内进行类似的情况推行,我觉得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人们思维方式,工作和生活在新的思维中。尽管荷兰和中国有很多不同点,但是我们发现两国都有类似的挑战,也就是人的行为方式的挑战,中国思维方式观点和经验可以帮我们进行相互合作,这一直是我们荷兰的主要合作精神。中国的农业有非常长久的合作历史,最近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也到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有物流行业的合作。

  如果要通过互信才能取得成功,要保证参与方的积极参与。另外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加强合作非常重要的基石,通过这方式我们可以加强合作,而且共同享受双方创造出来的优势,比如共同采购,集团采购化肥,还有使农民采购农产品价格相对比较低,还有对于市场和产品的中央控制,以及对生产和处理的投资,这样可以使农民建立更好的企业。

  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我给大家传递的信息,要想使中国的农村得到发展和成功,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可以提供相应的机会,政府要创造相应的条件来实现这一目标。我已经看到中国农村地区发展的潜力,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特色,世界范围之内农业发展都面临这样的特点,我们需要共同合作才能面对中国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协调发展,我希望中国和荷兰有机会能够彼此帮助,能够克服双方面临的挑战,促进共同发展,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这种和谐增长不光对服务行业和工业行业,对农业行业也是如此重要。

  非常感谢!

  主持人:谢谢魏尔曼先生的演讲,他带来了荷兰农村发展的经验,下面请中国来自农村的代表,江苏省宜兴官林镇党委书记吴满良先生,谈谈他们发展新农村方面的体会。

  吴满良: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荣幸能参加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十分感谢大会组委会给予官林协办合作的良好机会。开放的中国是巨龙在腾飞发展,开放的官林是明珠在闪耀光芒,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阵阵鼓点中,积蕴二千多年历史的官林将以脚尖的步伐走向文明,走向富裕,官林正在和着和谐增长的节拍,唱响创新全国文明镇的高亢乐章。在美丽富绕的太湖之宾,在举国文明的焦守志乡,依靠全镇8万人民,在105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以不足宜兴7%的人口,5%的地域创造了宜兴工业经济近1/4业绩。至2005年已连续六年名列宜兴第一,去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完成了村村建成江苏省卫生村的任务,并已获得一千个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重点镇等15项国家级荣誉。

  多年来,官林镇沿着以工促农,统筹镇村,科学发展道路,致力于打造五大官林,经济、富裕、文明、生态、民主官林,成为江苏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改革开放搞活经济,让官林人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一劳作,官林人努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以发展工业作为改善农村经济的基本点,促进新兴工业化,以电线电缆、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优势赢得了电缆之城、化工之都,塑机之镇的美誉,2005年创造工业销售收入260亿元的销售业绩。

  以发展农业作为改善农业经济的突破点,培育了富仁牌等新型农副业生产基地数十个,以发展服务业作为改善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已形成水产品交易等重点市场六个,仅2005年发展三产项目利用外资达4千万美元。经济发展铺设农民支付的台阶,官林近65%农村劳动力放下锄头拿起了榔头,年人均超过15000元的工资性收入,使一户一户农户奔向小康,成为农家致富带头人。每年官林可募集助困扶持及社会公益资金超过800万元。有宜兴第一村之称的都山村,从一个偏僻闭塞的零散小村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乡村都市,以其代表的新型农村社区已风采照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在长期尊师重教氛围影响下,官林已成为农村优质教育的一张名片,在接二连三全民创建浪潮中,官林人精神修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层次,崇尚文明蔚然成风。

  官林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工业兴镇之路,回顾官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我们深深感到,农村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和谐增长为基石,实现高平台新跨越,官林提出打造中国电缆城的目标,争取花5到10年时间,把官林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线缆研发制造销售中心,打造一个经济总量超千亿元的强镇。确定这一目标,官林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官林工业比重中,电线电缆销售占78%,这里有销售往全国各地的电线电缆约占全国市场10%,这里面有关较完整的产业链,有较为齐全的线缆产品门类和方便的协作配套生产体系,数百门类成千品质上万余个规格的电线电缆,满足各行各业配套建设所需。近年来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技该创新项目,年申报专利产品超过35件,这里面有关较为优越的电缆城基础设施。早在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乡镇工业示范园区,目前集中区已建成区达7万平方公里,待建区5.1平方公里,区域供热、供气,供电、道路绿化亮化无水处理基本到位,确立这一目标得到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宜兴市还把线缆行业发展作为“十一五”时期重点主导产业,因此官林责任重大,责任在肩。官林当前重要任务,是确立国内乃至国际线缆研发、制造销售基地的牢固地位,尽快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以锻造品牌为抓手,形成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长机制,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让更多农民在农村新经济过上安宁幸福的新生活。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官林的进步热切期待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热切期待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热切期待着优质知识的热情参与,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电缆市将备受瞩目和青睐,我们祈愿官林在创建全国文明镇等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再次感谢大会组委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吴满良先生的演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